吾看中文
会员书架
首页 >玄幻奇幻 >狂拳 > 为中华之崛起而卖书

为中华之崛起而卖书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有一天,关明清被“咚咚”的敲门声惊醒,当地的刘县令带着人找上门来。这文字狱流行了几年,很多走歪门邪道的家伙就利用这个不断告密,牟取利益。甚至发生了有个县令因为告密而连升san级的奇闻。

这刘县令的前辈也是因为文字狱有功而得以升迁,刘县令来到这里后,发现之前那位同僚确实有水平有能力,在文字狱上的造诣简直太有天赋了,这个前任县令治理了三年后,便如同秋风扫落叶一样,他再也无法从中得到任何好处。这个郁闷那是不要说了,师爷见了,闪动着一双鼠眼说,老爷,其实还是有个人您给忘了,这个人虽然没有写过什么、说过什么出gui的东西,但是他的名字就是最大的出gui,是对我满清最大的不敬呀。

刘县令问师爷这大不敬的人是谁,师爷才说了明关清的名字。刘县令一听,心想,这名字果然起地霸道起得反动,思考再三,带人杀了过去。这明关清在当地名气很大,也很得人心,皇帝老爷文字狱久了,又改为怀柔了,刘县令不想因为这个姓名把他杀了。这次来,主要是劝他把名字改了。

刘县令心想,我这么仁慈,明关清应该很好说话了吧,如果自己让这么一位人物把名字改了,也算一笔政绩。谁知道明关清不肯,说名字取自父母,不敢也不肯改。

这么一来,刘县令可下不了台,只好说这明关清的名字有反意,如果不肯改名,那是想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。

闻良玉看上去六十多岁的样子,下巴的白胡子有手指那么长,穿着古典的夫子装,脚踩千层底的棉布鞋,戴着幅黑色的宽边眼镜,这一路走来,就没按到什么烟火味,这往台上一站,就有了那么一种气质与气势。

他清了清嗓子,竟然只是把那些小册子上的资料再次重复了遍,算是把这《卢定山主人集》简单介绍给大家了,众人不免有点失望,觉得这文史博物馆馆长也是这般水平,还真是闻名不如见面。闻良玉这才话锋一转,叹息了一声说:“其实这本《卢定山主人集》珍贵之处,还在于另外一段故事,这个故事是关于这个卢定山主人的,说起来,他的故事可不比这本书本身的内容少让人感叹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兴趣听我说说这个故事?”

刚才那些失望的家伙,马上把脖子一挺,心想,这肉戏终于来了。

原来这《卢定山主人集》的作者姓明,叫明关清,字不如,是明末清初一个颇有名望的大学者。

1644年1月李自成东征北京,攻克太原、大同等地,明朝官吏纷纷来降,3月18日,李自成派在昌平投降的太监杜勋入城与崇祯秘密谈判。谈判不太成功,第二天李家军破城而入,随着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皇帝吊死在景山的树上,便算是亡了国。

半个月后,率二十万军亲征驻守山海关的明朝将领吴三桂,在一片石战役中战败。吴三桂向清朝摄政王多尔衮投降,两军联手击溃李自成。4月29日李自成在北京称帝,次日逃往西安。1645年,清军攻破潼关,李自成经襄阳入湖北,试图与武昌的明朝总兵左良玉联合抗清,左良玉东进南京去南明朝廷“清君侧”征讨马士英病死途中。

李自成与满清作战失利,败退而去,从此下落不明。清朝最后成了正统。这清朝当时武力上打败了汉族,但在文化、科技方面可是远远不如。汉族的读书人打心里看不起这些野蛮的少数民族,反抗自是少不了的。只是秀才造反,十年不成,偏生很多人要保持读书人的骨气,这武的不行,自然要上文的。不少人著书立学,把满清大大的的讽刺了一顿。

满清政府在侵占明朝后,对汉族政策有两种,便是怀柔与强硬了。面对不断出现的反抗,这怀柔政策行不通了,强硬派占了上风,他们对待这些读书人的事,兴起了文字狱。看到什么不爽的,就把人抓的抓杀的杀,把书籍笔记烧的烧毁的毁。

清朝的文字狱,不能说全是乱来,但确实因此产生了不少冤案,历史上出名的是,有位秀才半夜起来,见自己折了一下留作记忆的书被风吹翻了几页,便写了两句“清风不识字,何故乱翻书”聊以自我安慰,没想到就这样被抓去砍了头。

相比下,关明清比起那个秀才来运气好了很多,虽然暗中写了一些真实记录明清历史的文字(现在史学界比较公认的看法是,当时清政府入关通知,为了消弱老百姓的抵抗和造反意志,除了实行减赋外,就是派人写书丑化明朝统治者,所以针对那些公正写书的人,会严厉打击),但没有被发觉,也就平静过了几年。

小说APP安卓版, 点击下载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