吾看中文
会员书架
首页 >都市言情 >1983小海岛,从养殖大户开始 > 第二百三十六章 玻璃鳗,海中软黄金

第二百三十六章 玻璃鳗,海中软黄金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随着“隆隆隆”的发动机声音响起,鳗鱼苗捕捞作业正式开始,舢板船朝着与洋流相反的方向开着。

捕捞网几乎是贴着水面的,因为刚到沿海的鳗鱼苗非常的轻,大多都是浮在海面上,每条估计只有0.1~0.2克左右。

而鳗鱼幼苗的游泳能力并不强,能不能到达入海口,全靠洋流和天意,听说一万条鳗鱼苗,最终只有一条成功“上岸”。

单单挖那七口大塘和毛竹厂房升级,雇人夹海带苗,就花费了他近万的票子。

要想把鳗鱼厂最终完善,接下来,还要购买七八台叶轮式增氧机,一台用来打磨鱼粉的机器和一台饲料搅拌机。

然而,这些前世非常普遍的养殖设备,榕城的机械厂并没有生产。

还是找赵甲路打听,这才知道隔壁省的广城才有卖。

最终通过赵甲路的关系,李多鱼才把这些设备购买了下来,而这一项,又花费了李多鱼大几千块。

李多鱼也不想解释的太清楚,毕竟担担岛养殖鳗鱼的场地就这么点,绝大多数都被他给占据了。

要是让他们知道养鳗鱼能挣大钱,说不定当初把土地承包给他的那伙人会忍不住抱怨。

改装好舢板船后,李多鱼瞥了眼那艘船底都长满藤壶和贻贝的拖虾船。

说起来,这条船都被他扣押两个月了,也给李多鱼帮了不少大忙,收生蚝和夹海带苗时,都派上了大用场。

可那个刘运的家里人,还是没来把船给赎回去。

这些日子。

李多鱼简单算了一笔账,发现自己养海带和养生蚝,包括一些杂七杂八赚来的钱,根本不够这个鳗鱼厂的建设。

同村的张金沙,原本还想找李多鱼取取经,学学怎么养鳗鱼,可得知整体的投入成本后,当场打起了退堂鼓。

乖乖回去养他的花蛤、蛏子和海带去了。

李多鱼开着船,跟陈文超一起来到乌江入海口的海域。

不知是不是他们家一时凑不出那么多钱,还是觉得太丢人,没脸到担担岛来。

记得那个叫刘运的,最后因为举报肖卫东,有戴罪立功表现,再加上愿意赔偿事主的损失,最后只被判了三个月。

而那个肖卫东因策划生蚝盗窃案,被当成盗窃案的主犯,由于涉案金额巨大,外加认罪态度差,最后被判了十年。

李多鱼是真的希望刘运的家里人,赶紧来把这艘渔船给赎回去。

因为他最近太缺钱了。

小说APP安卓版, 点击下载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